 |
阿房宮賦 唐朝 杜牧
|
|
六王畢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覆壓三百餘里,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咸陽。二川溶溶,流入宮牆。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,廊腰縵迴,檐牙高啄,各抱地勢,鉤心鬥角。盤盤焉,囷囷焉,蜂房水渦,矗不知其幾千萬落。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?復道行空,不霽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東。歌臺暖響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風雨淒淒。一日之內,一宮之間,而氣候不齊。
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輦來於秦,朝歌夜弦,為秦宮人。..(詳內容) |
|
 |
滕王閣序 唐 王勃
|
|
南昌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軫,地接衡廬。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甌越。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;人傑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,雄州務列,俊彩星馳。臺隍枕夷夏之交,賓主盡東南之美。都督閻公之雅望,棨戟遙臨;宇文新州之懿範,襜帷暫駐。十旬休暇,勝友如雲;千里逢迎,高朋滿座,騰蛟起鳳
,孟學士之詞宗;紫電清霜,王將軍之武庫。家君作宰,路出名區;童子何知?躬逢勝餞。
時維九月,序屬三秋。..(詳內容) |
|
 |
過秦論上 漢朝 賈誼
|
|
秦孝公據殽、函之固,擁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,以窺周室;【有席捲天下,包舉宇內,囊括四海之意,併吞八荒之心】。當是時也,商君佐之,內立法度,務耕織,修守戰之具,外連衡而鬥諸侯。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。
孝公既沒,惠文、武、昭襄蒙故業,因遺策,南居漢中,西舉巴、蜀,東割膏腴之地,北收要害之郡。諸侯恐懼,會盟而謀弱秦,不愛珍器、重寶、肥饒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,合從締交,相與為一。當此之時,齊有孟..(詳內容) |
|
 |
諫逐客書 秦 李斯
|
|
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:「諸侯人來事秦者,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,請一切逐客。」李斯議亦在逐中。斯乃上書曰:「臣聞吏議逐客,竊以為過矣。」
「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於戎,東得百里奚於宛,迎蹇叔於床,求邳豹、公孫支於晉。此五子者,不產於秦,而穆公用之,并國二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風易俗,民以殷盛,國以富強,百姓樂用,諸侯親服,獲楚、魏之師,舉地千里,至今治強。惠王用張儀之計,拔三川之地,西併巴..(詳內容) |
|
 |
幽夢影心得報告
|
|
對淵博友,如讀異書;對風雅友,如讀名人詩文;對謹飭友,如讀聖賢經傳;對滑稽友,如閱傳奇小說。
■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,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。
■才子而富貴,定從福慧雙修得來。
■山之光、水之聲、月之色、花之香、文人之韻致、美人之姿態,皆無可名狀,無可執著,真足以攝召魂夢,顛倒情思。
■美人之勝於花者,解語也;花之勝於美人者,生香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香而解語者也。
■..(詳內容) |
|
 |
培根語錄
|
|
談做人
■一個人在恭維別人時,如果能想出巧妙的辭令,加以適當的運用,必能收到宏效。
■一個人倘若對別人不講半點禮節,別人也會對他不注重禮節,如此他的尊敬也就可能因此而減少。
■特別是在陌生人或拘泥形式人的面前,更不可忽略禮節。
■聰明人要自己的創造時機,而不可去等待時機。
■太過講究禮節的人不但令人討厭,且會使人懷疑那是虛偽的。
■一個人順從別人是好的,但必須表明這是出於對他的尊敬,而..(詳內容) |
|
 |
莎士比亞語錄
|
|
…能夠把感情和理智調整得那麼適當,命運不能把他玩弄於指掌之間,那樣的人是有福的。
一個非常窮苦的人,受慣命運的打擊,因為自己是從憂患中間過來的,所以對不幸的人很容易抱持同情的態 度。
一個人總要到了日暮途窮,方才知道人心是不可輕信的。
一個人無論稟有著什麼奇才異能,倘然不把那種才能傳達到別人的身上,他就等於一無所有
..(詳內容) |
|